文章来源:广东信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残工委主任/杨 全
发布日期:2009-11-01
点击人次:9634
粤西山区信宜是一个山青水秀、民风淳朴的好地方。今年荔红李熟时节,来自全市各镇(街道)的350多位白内障患者(其中绝大部分是贫困残疾人)先后来到市中医院,高兴地接受了免费复明手术。家住水口镇到永村的97岁老人廖珍、岭上村的97岁老人周明祝,还有来自东镇街道尚文村的黎国辉、六梢村的谭凤英、水口镇群丰村的林芝贤、高岭村的刘瑞珍、池洞镇中道村的范名正、乾和村的廖福正、洪冠镇锦衣村的韦群基、镇隆镇西岸村的吴宗瑞等一大批老年贫困白内障患者,当他们在接受手术治疗重见光明的那一刻,都情不自禁地说:“看见啰,这世界真美好”。有的老人还拉着我的手,激动得颤抖着、情真意切地连声表示“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面对来自老百姓的那一份真情,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那一刻,令我深深感受到,没有什么比一只失明的眼睛重获光明更重要、更幸福!而区区几百元,就能让一位失明的人及其家庭拥有幸福,又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 那一刻,我望着那一双双期待尽快施术的眼睛和患者康复后的喜悦,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定:要让每一位白内障患者拥有光明,市政府要全力做好这一工作。 我自从茂名来到信宜工作后,残疾人事业发展事务一直是我负责分管的工作之一。信宜历史悠久,自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开始建置郡县,迄今已有1500多年了。信宜山多田少,是广东50个山区县(市)之一,经济一直相对滞后。目前,全市总人口达133.4万多人,其中残疾人达7万多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残疾人的生存能力十分薄弱,他们的生活状态令人担忧。作为市政府分管残疾人工作的领导,作为市残工委主任,我一直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我一直都在认真思考为全市的残疾人群众多办点实事多做点好事。尤其是2006年,我被广东省残联评为“全省优秀县残工委主任”后,这一责任感更强烈地敲打着我。 白内障是引起失明的最主要的眼病,通过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成功地恢复视力。而老年性白内障是我国第一位的致盲眼病。60岁以上老人有一半因白内障而视力不同程度下降,接近20%的老人家因白内障引起视力下降而需要手术治疗。在下乡调研中,我发现信宜山区群众医疗保健知识和防治意识相对滞后,白内障发病率比较高,许多白内障患者因生活贫困而失去接受治疗重见光明的机会。每当我看见那些因贫困而无法重见光明的白内障患者生活在艰难中的情景时,我的心情就十分沉重。胡锦涛总书记说过,领导干部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我一直都在努力寻找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的途径。 今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加快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要按照“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理念,加快发展我省残疾人事业,当好残疾人事业发展排头兵。4月2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出台,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残疾人事业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显示了我省将继续拿出一系列有力措施发展残疾人事业。联系到信宜的实际,我想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帮助残疾人,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于是,我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倡导在全市开展2009年白内障复明扶贫行动,部署开展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工作。我认为,在信宜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是有效解决贫困白内障患者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的重要举措。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根据《信宜市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实施方案》,2009年底前,市政府要为全市1000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全面完成“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创建工作。以此同时,建立市、镇(街道)、村(居)白内障患者发现、上报、治疗及预防、救助工作机制,实现白内障“发现一例、治疗一例”的目标,达到“康复一人、幸福一家、影响一片”的社会效果。 信宜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复明扶贫行动自4月19日启动后,在全市广大城乡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全市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热情关心贫困白内障患者的康复问题,纷纷伸出关爱的双手,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积极捐款救助有特殊困难的白内障患者。尤其令我感动的是,我市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复明扶贫行动得到广东狮子会、广东狮子会香山服务队以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大力支持!5月下旬,广东狮子会香山服务队甄若瑜秘书长、黄明华理事、张雄汉先生等一行7人,还深入信宜进行考察调研。为了确保复明扶贫行动取得实效,在前一段时间,市残联和市卫生部门充分协作,开展了调查摸底、资金筹集、制订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筹备工作市政协给予大力支持,为复明扶贫行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卫生局还在确定手术医院、落实配套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承担复明手术的市中医院,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专门选派医务人员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修学习;派出了医务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白内障筛查,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医院不仅为患者购买了手术保险,还提供免费餐饮;市中医院还为白内障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对患者进行细心检查,严格执行手术标准,并对疗效进行跟踪,整个治疗过程中,市残联全力配合医院做好服务工作,让利给病人。 热情关心和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帮助他们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促使他们成为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是我一直努力在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希望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继续给予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和全市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共同努力如期完成1000例免费复明手术的目标。 “世界真美好!”这是恩泽党的惠民利民政策而重见光明的山里贫困残疾人群众发自内心的感叹,也是令人倍感温暖的美好愿景。让我们一起继续努力,让更多的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信宜市副市长、残工委主任/杨全
粤西山区信宜是一个山青水秀、民风淳朴的好地方。今年荔红李熟时节,来自全市各镇(街道)的350多位白内障患者(其中绝大部分是贫困残疾人)先后来到市中医院,高兴地接受了免费复明手术。家住水口镇到永村的97岁老人廖珍、岭上村的97岁老人周明祝,还有来自东镇街道尚文村的黎国辉、六梢村的谭凤英、水口镇群丰村的林芝贤、高岭村的刘瑞珍、池洞镇中道村的范名正、乾和村的廖福正、洪冠镇锦衣村的韦群基、镇隆镇西岸村的吴宗瑞等一大批老年贫困白内障患者,当他们在接受手术治疗重见光明的那一刻,都情不自禁地说:“看见啰,这世界真美好”。有的老人还拉着我的手,激动得颤抖着、情真意切地连声表示“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面对来自老百姓的那一份真情,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那一刻,令我深深感受到,没有什么比一只失明的眼睛重获光明更重要、更幸福!而区区几百元,就能让一位失明的人及其家庭拥有幸福,又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 那一刻,我望着那一双双期待尽快施术的眼睛和患者康复后的喜悦,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定:要让每一位白内障患者拥有光明,市政府要全力做好这一工作。 我自从茂名来到信宜工作后,残疾人事业发展事务一直是我负责分管的工作之一。信宜历史悠久,自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开始建置郡县,迄今已有1500多年了。信宜山多田少,是广东50个山区县(市)之一,经济一直相对滞后。目前,全市总人口达133.4万多人,其中残疾人达7万多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残疾人的生存能力十分薄弱,他们的生活状态令人担忧。作为市政府分管残疾人工作的领导,作为市残工委主任,我一直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我一直都在认真思考为全市的残疾人群众多办点实事多做点好事。尤其是2006年,我被广东省残联评为“全省优秀县残工委主任”后,这一责任感更强烈地敲打着我。 白内障是引起失明的最主要的眼病,通过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成功地恢复视力。而老年性白内障是我国第一位的致盲眼病。60岁以上老人有一半因白内障而视力不同程度下降,接近20%的老人家因白内障引起视力下降而需要手术治疗。在下乡调研中,我发现信宜山区群众医疗保健知识和防治意识相对滞后,白内障发病率比较高,许多白内障患者因生活贫困而失去接受治疗重见光明的机会。每当我看见那些因贫困而无法重见光明的白内障患者生活在艰难中的情景时,我的心情就十分沉重。胡锦涛总书记说过,领导干部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我一直都在努力寻找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的途径。 今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加快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要按照“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理念,加快发展我省残疾人事业,当好残疾人事业发展排头兵。4月2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出台,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残疾人事业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显示了我省将继续拿出一系列有力措施发展残疾人事业。联系到信宜的实际,我想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帮助残疾人,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于是,我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倡导在全市开展2009年白内障复明扶贫行动,部署开展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工作。我认为,在信宜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是有效解决贫困白内障患者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的重要举措。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根据《信宜市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实施方案》,2009年底前,市政府要为全市1000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全面完成“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创建工作。以此同时,建立市、镇(街道)、村(居)白内障患者发现、上报、治疗及预防、救助工作机制,实现白内障“发现一例、治疗一例”的目标,达到“康复一人、幸福一家、影响一片”的社会效果。 信宜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复明扶贫行动自4月19日启动后,在全市广大城乡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全市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热情关心贫困白内障患者的康复问题,纷纷伸出关爱的双手,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积极捐款救助有特殊困难的白内障患者。尤其令我感动的是,我市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复明扶贫行动得到广东狮子会、广东狮子会香山服务队以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大力支持!5月下旬,广东狮子会香山服务队甄若瑜秘书长、黄明华理事、张雄汉先生等一行7人,还深入信宜进行考察调研。为了确保复明扶贫行动取得实效,在前一段时间,市残联和市卫生部门充分协作,开展了调查摸底、资金筹集、制订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筹备工作市政协给予大力支持,为复明扶贫行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卫生局还在确定手术医院、落实配套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承担复明手术的市中医院,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专门选派医务人员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修学习;派出了医务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白内障筛查,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医院不仅为患者购买了手术保险,还提供免费餐饮;市中医院还为白内障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对患者进行细心检查,严格执行手术标准,并对疗效进行跟踪,整个治疗过程中,市残联全力配合医院做好服务工作,让利给病人。 热情关心和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帮助他们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促使他们成为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是我一直努力在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希望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继续给予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和全市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共同努力如期完成1000例免费复明手术的目标。 “世界真美好!”这是恩泽党的惠民利民政策而重见光明的山里贫困残疾人群众发自内心的感叹,也是令人倍感温暖的美好愿景。让我们一起继续努力,让更多的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信宜市副市长、残工委主任/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