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日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桥梁作用,开展“同心防疫为你加油”公益行动,对接区街了解实际需要,联系爱心社会力量开展帮扶,共同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为守护管控区域的残疾人朋友,6月初,广州日报、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广东狮子会发起“守护居家残疾人”公益行动,送抗疫物资、开通咨询和心理支援热线,并力争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300000只医用口罩、12000支免洗洗手液、6000封慰问信……目前,广州日报携手广州市残联、广东狮子会为荔湾区、海珠区、番禺区管控区域残疾人送出的6000份“抗疫暖心包”已陆续发出,其中4949份于8日下午被开始送往荔湾区,预计将送达管控区域每一位残障人士手中。暖心包中“给居家残疾人朋友的一封信”,以及封面上“云开疫散后 一齐‘叹’早茶”的文字,将温暖他们和家人的心。 孤独症青年纬纬因为身处封闭区,要稍晚才能收到暖心包,但是,他“叹茶”的愿望一样迫切。“纬纬说,疫情结束后,他要去‘叹茶’,吃虾饺、烧卖、糯米鸡……”纬纬妈妈忍不住笑着说,“我相信形势会越来越好,我们也越来越淡定。感谢关爱,大家保重,一起加油,云开疫散再聚首!” 
管控区域5942位残障人士将陆续收到“抗疫暖心包” 荔湾区的白鹤洞街、石围塘街等街道,海珠区的瑞宝街、沙园街,番禺区洛浦街都是广州老城区,居住着不少包括老人、残障人士在内的困难群众,而这些区域又是新冠疫情最严峻的区域。根据统计,这些管控区域内共有登记在册的残疾人5942名,他们在疫情管控中的生活,也牵动着不少爱心人士。

近日,广州市残联、广东狮子会携手广州日报,共同发起“守护居家残疾人”公益行动,计划筹集6000份“抗疫暖心包”,发放到管控区域每一个残障人士手中。据介绍,每个“抗疫暖心包”包括:50个口罩、2支免洗洗手液、2支儿童洗手液,2包健康茶叶。另外,还有一封广州市残联、广东狮子会、广州日报联名写给残疾人朋友的慰问信,信中还公布了两个咨询求助热线。 在广州市残联和广东狮子会的号召下,社会各界踊跃为管控区域的残障人士献上爱心,不到24个小时,就成功筹集到6000个“抗疫暖心包”。据介绍,此次6000份“抗疫暖心包”中,有4949份计划运往荔湾,而顺丰快递公司在了解到情况后,也协调了3辆持有进入分级防控区域车辆通行证的物资配送货车,协助运送“抗疫暖心包”。
6月8日,记者在位于越秀区的社会助残组织大楼看到,数十名广东狮子会会员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自发地前来装车,4949箱发往荔湾的“抗疫暖心包”足足塞满了3辆货车。记者也与顺丰司机一起前往管控中的石围塘街道,运送这批承载着社会各界爱心的礼物。
穿过珠江隧道,驶进芳村大道,下午3点左右,3辆满货车缓缓停在了荔湾区残联门前,4949箱“抗疫暖心包”顺利全部送达。“荔湾区的管控区域共有4949名残障人士,其中石围塘街最多,有834位,花地街有779位,白鹤洞街有777位……这些抗疫暖心包将通过管控地区属地街道的工作人员和残联的党员突击队,向4949位残障人士一一派送。”广州市残联理事长陈学军介绍,收到“抗疫暖心包”之后,荔湾区残联已经第一时间按照残疾人名单、地址,将暖心包送往各街道,并组织街道工作人员和突击队员,按照名单位残疾人送上家门,力争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当天下午,记者跟随荔湾区残联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为困难残障人士送上了“抗疫暖心包”。

收到“抗疫暖心包”,残障人士说:“今天是一个温馨日,有你们,真好” 山溪社区是石围塘街道的一个老社区,一条条狭窄小巷九曲十八弯,串联起了一栋栋旧楼房。 杰姨和老伴、儿子三人,就在小巷中一栋二十平方米不到的老旧砖瓦房里居住了二十多年。由于身体疾病原因,她的左手使不出力气,左脚无法正常行走,出门全靠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而丈夫的残障情况更为严重。 在过去十几天广州开始分级管控的日子里,是他们这二十多年来走动最多的时候。杰姨怎么也没想到,因为疫情的缘故,芳村开始实施封控或封闭管理。 然而,6月8日,她把这一天定为幸运日。“很早前,残联便通知我了,说广州日报的记者会来看我们,所以我也先不做核酸检测,在家里等着。”当广州日报记者、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街道工作人员敲门说明来意时,她赶紧把大家请了进来,她也成了第一位收到“抗疫暖心包”的幸运儿。
“杰姨收好啦,里面有一封给你的慰问信,同时还配备一些抗疫物资,还有一包茶,在家还能泡泡茶喝。”记者解释道:“杰姨,信的内容很重要,你要记住上面写的两个电话,信收下,平时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打过来,我们会有人接听的。” 看着慰问信,杰姨很是惊喜。“没想到你们还带手信来了,这封信——还画了点心,待疫情结束,‘一起叹早茶’,真的好温暖,我会好好收下的。电话我记下了,但是你们不用担心,我也不担心,因为真的有太多好的人了。”她说,“虽然我们一家不是在这里土生土长,和这里的街坊只是点头之交,但并不妨碍彼此关心。这里有很多人互帮互助,困难再多,也能一个个解决。我们一定早日战胜疫情。” 治愈人心的,是一封特别的信;而画出这封信的,是两位特需人士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记者的物资派发过程中,不少受访者都被“抗疫暖心包”内的一封信惊艳,有的说,“光是画面就觉得很好看,暖心包中‘给居家残疾人朋友的一封信’,以及封面上‘云开疫散后 一齐叹早茶’的文字,很温暖。” 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次,广州残联、广州日报、广东狮子会联合发起守护居家残疾人公益行动,给每位居家残疾人朋友送去了一封暖心的信,信中的配画均来自于特殊需要人士小婷和润熙的创作。 此前,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与广州日报、广东狮子会联合发起百企百艺公益项目,链接专业设计师等文化产业工作者,为残障艺术创作者进行艺术赋能,并尝试打通文化产业市场,实现艺术增收。在此次守护行动中,经本人及监护人同意,小婷和润熙分别将自己的创作《大战病毒》和《点心小精灵》交给设计师徐政凭加工。

“在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构成的背景下,七个长着圆滚滚眼睛的小精灵颜色不一,有的是天蓝色和肉色的,有的是紫色和红色搭配的,有的绿中透着黄色和蓝色,颜色既明快又可爱,而且小精灵的黑色眼珠子对着人看,好像眨巴眨巴地笑着说着什么。”为润熙等孩子开展特需人士艺术赋能的教师罗靖仪回忆道,“我们都说,这是小点心,而这些小点心在这一次更是增添了几分意义。” 一位志愿者说,“这个可爱的封面,在疫情下,给人希望和趣味,也带来信心,广州人都在努力,每个人都期待扑灭疫情,好好地上点心。”而画作背面,则是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拓展开展的公益项目——听障少儿的潜能开发美术培育项目培养的学生之一。小婷的画,亦是表达了众志成城,携手抗疫成功的期待。 在“抗疫暖心包”中用上两位特需人士的作品,令罗靖仪和设计师徐政凭都觉得“要点十万个赞”:“心青年不能作为抗‘疫’的一线人员,去帮助别人,但是他们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参与社会事务、公益活动,体现他们个人的社会价值,也令他们从被支持者的身份转变为支持者。”罗靖仪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们看到,更多机构和人士越来越关注不同障别群体,而且助人自助正在不断实现。”

守护5942个残疾人朋友,一个不能少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社会各界都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而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困难群众,在疫情防控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6月1日,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广州市新冠疫情社区(村)封闭管理措施》(简称《管理措施》)。《管理措施》中要求“关注残疾人、独居老人、外出就医等人群的特殊需求,困难人员由政府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给。” 记者连日走访发现,为了保障残障人士在疫情期间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广州市残联系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管控区域的残障人士撑起一片蓝天。据介绍,广州市残联理事长陈学军带头,逐一联系管控区域内的5942名残障人士,询问残障人士生活状况、治疗需求,并做好记录,协调解决。 此外,早在6月7日,广州市残联、市民政局系统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组建了30支专项工作突击队,分批深入中风险社区,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等需要帮助的群体进行实地上门探访,及时了解这些区域困难群体的生活情况,协助当地居委、镇街及时帮助解决困难群众反映的紧急困难。